- 本站部份圖文由網上收集,所有資源僅供學習參考之用,版權和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.如果您發現侵犯您的權益,請即時通知,本站將立即刪除!--小學教學設計網
1.草原
1《草原》的作者是老舍,原名舒慶春,字舍予,滿族人,被稱為人民藝術家。代表作有:《駱駝祥子》《茶館》等。我們曾經學過他寫的《貓》《母雞》。
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、所聞、所感,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。
3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,描繪了:草原風光圖、喜迎遠客圖、主客聯歡圖,通過這些畫面,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、人情美和民俗美。
4草原的景:遼闊、碧綠;草原的人:熱情,好客
5理解句子:
1〉“蒙漢情深何忍別,天涯碧草話斜陽!”
這句話的意思是: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,怎么舍得馬上就分別!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,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。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。
2〉在天底下,一碧千里,而并不茫茫。
這句話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,寫出了草原遼闊、碧綠的特點。
3〉在這境界里,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,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。
“回味”:細細地回憶,品味。這里是駿馬和大牛的天然牧場。在作家的眼中,草原的風光如詩如畫,有著無限樂趣,因此連靜立的牛馬,都似乎被陶醉了,像人一樣在享受和回味。這種擬人的寫法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,增強了草原風光的感染力。
《白楊》
1本文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,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,扎根邊疆、建設邊疆、獻身邊疆的精神。
2 理解句子:
1〉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。哪兒需要它,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,長出粗壯的枝干。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,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,它總是那么直,那么堅強,不軟弱,也不動搖。
這句話借物喻人,描述了白楊樹的特點:a直,b生命力強,c堅強,不動搖,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,扎根邊疆、建設邊疆、獻身邊疆的精神。
2〉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?不是的,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。
表白:解釋說明。
這是一個設問句。爸爸以白楊自勉,托物言志,勉勵自己要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,建設邊疆。
3〉突然,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,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,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,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。
“高大的白楊樹”指像爸爸一樣的邊疆建設者;“幾棵小樹”指邊疆建設者的孩子們。這句話的含義:爸爸已扎根邊疆,獻身邊疆,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樹一樣經受鍛煉,成為建設邊疆的棟梁之才。
《古詩詞三首》
1《牧童》詩意:廣闊的原野,綠草如茵;晚風吹拂著野草,還沒見歸來的牧童,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,笛聲時續時斷,隨風飄揚。牧童回來吃飽了飯,已是黃昏之后了,他連蓑衣也不脫,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。
2《舟過安仁》詩意:一葉小漁船上,有兩個小孩子,他們收起了竹篙,停下了船槳。哦,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,原來不是為了遮雨,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!
3《清平樂•村居》詞意:長滿青草的溪邊有一座茅草屋,屋里有人操著柔媚的南方口音帶著醉意在互相說話取笑,是誰呢?原來是一對白發夫妻。茅草屋外,老夫妻的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面鋤豆田里的雜草,二兒子正在編雞籠子,調皮可愛的小兒子,趴在溪邊剝著蓮蓬,那憨稚之態格外讓人喜歡。
4《牧童》是唐代詩人呂巖的作品。詩的第一句話寫原野,第二句寫笛聲,分別從視覺和聽覺上給人感受,詩的三四句寫吃飽飯的牧童休息的情景,塑造了一個悠閑自在、無憂無慮的牧童形象,表達了對遠離喧囂、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向往。
5《舟過安仁》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。詩中,前兩句話描寫的是作者的所見,后兩句描寫的是作者的所悟。我們還學過他寫的《宿新市徐公店》
6《清平樂•村居》是一首詞。詞,又叫長短句。作者是宋代詩人辛棄疾。(他是南宋詞人,字幼安,號稼軒,代表作《稼軒長短句》。)
《冬陽•童年•駱駝隊》
1《冬陽•童年•駱駝隊》是小說《城南舊事》的序言,作者林海音。我們曾經學過她寫的《竊讀記》。
2課文圍繞童年生活寫了四個生活片斷:學駱駝咀嚼,關于駝鈴的想象,看駱駝脫毛,想念駱駝隊。
3為什么駱駝要系著鈴鐺?爸爸的解釋是為了防狼,“我”的想法是拉駱駝的人耐不住長途路程的寂寞,增加行路的情趣。你的猜想是 。
《童年的發現》
1本文寫了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:胚胎發育規律。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:夢中飛行;思考為什么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;產生人究竟是怎么來的的疑問并對此進行大膽猜想,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。
2費奧多羅夫是個有求知欲望、探究精神,敢于大膽想象的孩子。
3“我明白了──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,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。”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
這句話一語雙關。它既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某些真實情況,阿基米德、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;又是“我”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,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,意思是說,誰讓我有這樣重大的發現呢?被轟出教室也就不足為奇了。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發明與發現的人列在一起,這是真正能讓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。
《楊氏之子》
1《楊氏之子》選自南朝劉義慶的《世說新語》,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。
2全文意思:在梁國,有一戶姓楊的人家,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,他非常聰明。有一天,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,恰巧他父親不在家,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。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,其中有楊梅?拙街钢鴹蠲方o孩子看,并說:“這是你家的水果。”孩子馬上回答說:“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。”
3理解句子:
- 上一篇文章:師生共讀 快樂無限
- 下一篇文章: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內復習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