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本站部份圖文由網上收集,所有資源僅供學習參考之用,版權和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.如果您發現侵犯您的權益,請即時通知,本站將立即刪除!--小學教學設計網
各位評委、老師,大家好!我是來自連山區世紀小學的李娜。我說課的內容選自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,題目是:“小兔請客”。
在新的教學理念下,對于本課的教學,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談談我的設想。我將本次說課分為“設計理念、設計思路、教學程序”三部分。
第一部分:設計理念
«數學課程標準»明確指出:學生是學習的主人,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,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;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、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。
在新的教學理念下,對于本課的教學,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談談我的設想。
1、創造利于學生成長的課程環境,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,經歷數學化的過程,讓學習數學、探索知識成為學生的需要。
2、提供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,讓學生不斷適應新的學習方式,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。
3、鼓勵算法多樣化,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應有的尊重。
因此,在現實情境中,有意識地采用“操作實踐、自主探索、合作交流、積極思考”等活動方式,讓學生從中感受、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,嘗到發現數學的滋味。
第二部分:設計思路
1、教材特點
“小兔請客”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的整十數加減法,是本冊教材計算教學的起始,也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,它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和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。教材通過“小兔請客”的童話故事,創設加減法的具體情境,從中引出問題:①一共有多少個果子?②草地上還剩下多少個果子?然后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,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,最后鼓勵學生列出抽象的算式,再讓學生嘗試解答。通過交流,體會算法的多樣化,同時結合算式引導學生認識加減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。
本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,根據《標準》的理念,在教學中,把計算教學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,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。
2、學生分析
小學一年級的學生,抽象思維能力差,有意注意時間短,他們只對數學學習的過程和外部活動感興趣,他們更樂于在動口、動手、動腦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中學習。那么,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,形象具體的直觀演示,豐富多彩的游戲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,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。
3、教學目標
基于以上的認識,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:
(1).在實際情境中,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,探索并掌握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,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,并能正確計算。
。2).通過動手操作、合作交流,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,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。
。3).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,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意識。
4、教學重難點
根據新課標、教材、以及學生的認識規律,我確定的教學重點難點:理解加減法的意義。熟練地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。
第三部分:教學程序
依據這節課的教材知識結構,為優化教學過程,實現“尊重學生、注重發展”的課堂教學要求,這節課的程序安排如下:
(一)創設情境,導入新課 [小學教學設計網,更多數學說課稿-www.sagarikaofficial.com-]
同學們,現在是什么季節?通過課件顯示情境圖:春天來了,小草綠了,森林里的小動物也該出來活動了,你們看這些小動物在干什么呢?請同學們把這幅美麗的畫面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。通過讓學生講故事來了解圖意,然后揭示并板書課題:小兔請客。
[以談話的形式自由交流,并正確靈活地運用情境教學,使學生融入想像的世界,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,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。]
(二)合作學習,探索新知
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,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,用學生感興趣的連環畫,創設了“小兔請客”情境。
1. 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
(1)出示第一幅圖并提問:你能根據這幅圖,提出數學問題嗎?“問題是數學的心臟”,指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,自己去提出問題,更能激起學生的探求欲望。
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,仔細觀察,積極思考,會提出許多問題。比如說:①一共有幾盤果子?②一共有多少個果子?其中解決較難的問題“一共有多少個果子?”視為重點!
(2)提問要求“一共有多少個果子”怎樣列算式呢?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不但要學會提出問題,還要學會解決問題。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:20+30=或30+20=
(3)那么20+30等于多少呢?你是怎么想的? 教師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學具,先自主探索計算方法。之后,教師再組織學生小組合作,交流算法。
[這樣的教學安排,是依據“動手實踐、自主探索、合作交流”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方式這個理念設計的。作為教師要深入每一個學習小組,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,并與同伴交流,讓每一位學生學會相互傾聽、相互質疑。在這一過程中,學生可以懂得尊重別人,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,知道如何吸取和采納別人的建議。]
反饋計算方法。
學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,可能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。
這時,可能出現的方法有以下幾種:
、儆脭[小棒的方法計算,先擺2捆小棒,再擺3捆小棒,合起來是5捆,也就是50根小棒,所以20+30=50;
、谝驗2+3=5,所以20+30=50;
、垡驗2個“10”加3個“10”是5個“10”,所以20+30=50;
、苡脭狄粩档姆椒10,20,30,40,50;
、菰谟嫈灯魇簧舷葥2個珠子,再撥3個珠子,合起來5個珠子表示50,所以20+30=50。
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,并把它說給你的小伙伴聽一聽。
[新課標倡導鼓勵學生根據具體問題的需要選擇算法,教師要特別尊重每個學生的思考,注意保護每個學生探索的積極性。學生在實踐與交流中,基礎好的學生可以自主探索出新方法,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可以從眾多方法中,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。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用哪一種方法,而是讓學生在實踐與交流中,自己去體會、理解、選擇。這樣既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,又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要,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都得到了發展。]
2.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
課件顯示第二幅情境圖,指導學生說出圖意,重點在于同第一幅圖相區別。根據這幅圖你能提
- 上一篇文章:小學健康教學工作總結
- 下一篇文章:《小兔請客》教后反思